閃耀而黏稠的蜜糖殼,漂亮得像琥珀。一點點肥肉,油脂剛到嘴裡就會融化,一點點精肉,嚼起來肉香澎湃。
沒錯,這就是粵廣地區人民最矮的叉燒
好的叉燒,最關鍵的是裡面的肉芯也不柴。咬下去,溫熱肉汁潺潺流出,外面還有一層迷人,咬下去會哢哢響。調味帶點玫瑰的蜜甜,下面的米飯不要盛多了,否則你會不受控制狂扒大白米飯,幸福地吃胖……
看起來難度係數很高,實際上做法真的不難。如果你沒有烤箱,微波爐和電飯煲也能做
首先,做叉燒最重要的是選對肉。去廣東地的餐廳點叉燒,會吃的人都懂得備註要瘦叉還是肥叉。瘦叉幾乎全瘦肉,肥叉則有肥有瘦,各自口感不同,用的部位也是不一樣。如果你不考慮熱量,強推!!!做塊肥瘦參半的肥叉吧。
連瘦肉部分都會比純瘦叉更好吃,烤到半焦狀態的肥肉在口裡融化,爆炸的卡路里=直升雲霄的幸福感......
買肥叉用的五花肉,我們更建議你去菜場自己挑,儘量選一塊肥瘦相間、不要有大塊密集肥肉的好五花。
要讓豬肉攤老闆服務到位!該去皮去皮,該剔骨剔骨。
剩下的每一塊邊角料,都要安排得明明白白~
叉燒的味型其實是比較固定的,最核心醬料就三種:南乳汁,面豉醬,玫瑰露酒。但要調出那個對的味型,真的沒那麼容易。我們這個配方嚴格試驗過,請不要隨意增減
別看配方裡有500g糖,真正吃到嘴裡,鹹甜很均衡:甜度溫柔不齁。鹹度也不會猛得像是紅燒肉。
第一階段:用水果醃,為了軟化肉質,醃0.5~1小時足矣。好好醃肉,是對一塊叉燒最大的尊重
半個或一個獼猴桃就夠了。也可以用小蘇打粉,但成品容易殘留堿味,劑量最好把握在1g左右(每一斤肉)。醃好之後,如果不想吃到水果味的叉燒,記得把肉沖洗乾淨,擦乾表面水分。
第二階段:用醬料醃,充分入味。剛才給你們的配方還記得吧?簡單,一股腦懟進碗裡。
如果是自配醃料,砂糖量比較多,混合後的醬料會是半固態的,要多揉一揉抓一抓。
全部混合均勻之後,把肉丟進去滾就行。想像它在海邊的沙灘上翻滾,每一寸濕潤的肌膚都沾裹上精華~
放進冰箱冷藏層,記得包上
看肉大小,6小時到2天不等,注意,起步是6小時,但不是越久越好:
烤之前要準備一下刷醬。比起醃料,刷醬簡單粗暴得多:100g麥芽糖+2.5g鹽+15g水,加熱融化即可。
終於可以開始烤了。在調醬料時,烤箱先預熱180℃。溫度再高肉容易柴。
預熱好之後,把肉瀝幹醃料,放上烤架。往烤盤里加熱水,鋪滿烤盤
要加熱水,冷水會降低烤箱內溫度。
保持180℃,烤15分鐘後拿出來,刷糖漿,翻面,再刷。
再烤15分鐘,刷第二遍糖漿。
刷完第二遍糖漿,最後再烤10-20分鐘——因肉大小而異,等到肉表面邊緣有點焦黑,就能出烤箱了。
雖然反復刷糖漿看起來挺麻煩的,但烤箱自己有定時(或者自己定個小鬧鐘),不用一直盯著。在旁邊刷劇耍手機,到點了去刷個醬就行,以及,整個過程裡四射的叉燒香氣,會讓你幸福死。
實操時間不超過2分鐘,你卻能得到這麼一塊,令肉食愛好者感動到落淚的肥美叉燒
哢呲一聲,是肉表面的焦糖脆殼,隨即是豐腴澎湃的肉汁,混合著甜美蜜香,越嚼越感受到那種彈嫩,以及被醬味引出卻沒有被蓋過的肉本身的鮮甜~
配點大白米飯,再煎個邊緣略焦的荷包蛋,這夯實的一碗啊:
沒有烤箱的朋友也可以使用微波爐和電飯煲
微波爐是最快的,10分鐘內就能解決:醃好的肉(約300g)蓋好保鮮膜,先高火4分鐘。
保鮮膜保水,防止叉燒太乾柴。
刷糖漿,然後揭開保鮮膜,方便叉燒表面形成焦糖脆殼。再高火轉1分鐘,刷第二次糖漿,最後高火轉1分鐘即可。
微波爐優點是快,缺點是時間和火候難把握,肉比較柴,不建議新手嘗試。
更推薦電飯煲:省心,0技術難度,而且成品的肉汁更豐沛!
醃好的肉放進缽,選普通煮飯檔,電飯煲叫之後刷一次糖漿,再按煮飯檔——兩次煮飯程式,就能get一塊超豐潤的蜜汁叉燒,再一次感謝電飯煲發明者他全家。
電飯煲做出來的叉燒更多汁軟嫩,但是沒有脆殼o~
微波爐和電飯煲做的叉燒,肯定是沒有烤箱做出來的好吃。但好在省時省力,平時偷懶隨便做做,下個飯還是很絕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