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高樓林立中的古舊房子顯得愈發格格不入,亟待改造,于是就有了拆遷一說。談到拆遷,大多數人是喜聞樂見、求之不得。因為拆遷意味著不用努力打拼就可以擁有更好的經濟條件,甚至有人為此當釘子戶,拒絕拆遷,坐地起價,以此從開發商那里得到一場更潑天的富貴。
然而,家在河南鄭州高新區東史馬村的「釘子戶」任金嶺,面對這巨額拆遷款卻愁眉鎖眼、郁郁寡歡,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?
一、任金嶺成了「釘子戶」
2007年,河南鄭州東史馬村的村民們收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好消息:村子要拆遷了,消息可靠,是出于市政建設的需要和考慮。村民們一聽,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,迫不及待地和開發商簽訂好了賠償合同,等著一夜暴富。
然而平時老實善良的大爺任金嶺在這時卻搖身一變成了「釘子戶」,難纏又固執,誰來勸也不聽,根本就像一頭倔牛。開發商一開始以為他只是嫌錢不到位,畢竟在開發過程中遇到釘子戶也見怪不怪了。于是拆遷人員三天兩頭拿著合同書找任金嶺說「同意加價」,從一開始的幾百萬逐漸加到了一個億!
然而令人不可置信的是,都一個億了任大爺竟然還不同意。面對這種局面,他甚至憤怒地說到:「別說是一個億,就是10個億、100億,我也不會同意拆遷!」即使是因為房子占地面積比其他村民的大上許多,可這一億元的補償款也已經是天價了。任金嶺究竟為何一直不同意拆遷呢?原來這任家老宅可大有來頭。
二、任家老宅大有來頭
這座老宅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,由任家祖輩任君選建造,傳到任德潤這一代才逐漸竣工,共耗時63年。
任君選在當時擔任清朝二品布政司布政使,道光皇帝對他贊賞有加,那塊皇帝御賜寫著「輔翼國政」四個大字的牌匾就是最好的證明。不過可惜的是,現在的這塊牌匾是仿制的,原來的已經失傳了。古宅后院的門頭上則懸掛著「望重干成」四個字,同樣的黑底金色。據說是由任德潤的弟弟任清馨所寫,雖不如前院牌匾顯赫,但字里行間卻不失風骨。
這座宅子從最初的七進院,經過歷史與歲月的洗禮,變成了如今的兩進院落,保存到今天已實屬不易。傳到任金嶺這里已經是第七代了,這個老宅承載任家幾代人的回憶,也見證了歷史的興衰。
三、困難重重始終堅守
有人認為任金嶺這個釘子戶簡直是獅子大開口,面對這些流言,任金嶺仍然不為所動,堅定地拒絕開發商。開發人員為不影響工程進度,便決定繞開任家老宅動工。隨著四周的房屋都被拆除后,任金嶺家也出現了斷水斷電的問題,晚上只得用蠟燭照明,還請人挖了口井來保障供水。工地施工的轟鳴聲,也讓他一家人難以入睡。
甚至有人趁其不備跑去搬弄老宅的瓦礫,害得任金嶺整日都提心吊膽,疲憊不已。他的孩子見父親如此辛苦實在不忍,于是勸說父親好好頤養天年,不要守著這惡劣的環境吃苦。但任金嶺告訴了孩子爺爺曾經的囑托,孩子也感念父親的堅守,決定陪著他一起守護任家大院。
但開發商仍舊不斷煩擾,三天兩頭上門勸說,任金嶺不堪其擾,于是就告訴開發商:「這個宅子不僅是任家的傳承,也是國家文化的一部分,若你還是不肯罷休要拆遷,就找個專家來鑒定一下吧!」
四、專家鑒定:拆不得
文物鑒定專家趕來后,任金嶺便熱情地帶領著大家參觀古宅,也將自己的情況和老宅的故事講給了工作人員。一進門,幾位專家就被房梁上精美的雕刻所吸引,而宅院內部更是低調又不失風雅。雖然經過了歲月的洗禮,一些角落已經遍布斑駁,但是宅內大部分古跡都保存完整,十分有研究的價值。
更讓專家們欣喜的是,在任家老宅中,還有著許多從清朝留下來的物件,這些都具有極高的價值。任金嶺還向專家們表示,因為戰亂時期,家中怕珍貴物品受到損害,所以將很多珍藏的物品都埋在了地下。
經過研究,專家們表示這座老宅的確拆不得。而在專家們的見證下,文物局成功地通過了任金嶺老人的申請書。如今任家老宅也已被鄭州市文物局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,這下任金嶺再也不用擔心老宅受到傷害了。
結語
任金嶺的「博物館審批」也已正式落地,并且被命名為「河南省鄭州市天祥博物館」,任金嶺也實現了保護老宅的心愿。當地的老百姓也有很多都知曉了這座博物館的存在,將其以「大門樓」相稱。如今游客絡繹不絕,人們得以在鋼筋水泥的現代化城市窺見百年前任家大院的繁華,從院子的歲月痕跡感知歷史的興衰與百年前的歷史相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