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蘿蔔是很多人都愛吃的食物,常見的做法一般都是用來煲、燉、煮,可以搭配牛肉、豬肉等大肉進行烹飪,有去味解膩的作用。特別是在做牛雜、牛腩的時候,加入白蘿蔔做配菜一起熬燉,白蘿蔔吸飽了牛肉的汁水,香甜的味道更為突出,一聞就食指大動。
圖片來源於網路
很多人在挑選蘿蔔的時候,都沒用什麼技巧,一般覺得表皮光滑白淨、沒有破皮損壞、夠圓潤大條,就認為是一條好蘿蔔,在買回家切開之後才發現,蘿蔔肉的中心居然有發黑、幹糠的情況,完全不敢吃,就算把壞的部分切掉,剩下的部分吃起來口感也是很差。
圖片來源於網路
蘿蔔的開裂、分叉、糠心、抽苔以及黑心等現象,都會降低蘿蔔的食用品質,這些現象基本都是由於在生長過程中發育不良造成的,不僅食用品質很差,而且不耐保存,但這些往往從外表是很難看出來的。
圖片來源於網路
首先我們可以先弄清楚蘿蔔發黑、幹糠的原因。蘿蔔內部發黑主要有三種可能:一是缺少某種有機元素;二是澆水過多造成內澇,導致蘿蔔缺氧;三是染上了黑腐病或澆的水裡含有硫化物造成的。這種蘿蔔是一定不能食用的,建議整條扔掉,不要以為切掉壞的部位就沒事了。
圖片來源於網路
而蘿蔔乾糠、空心,則是由於水分失調造成的,肉質的中心部位細胞缺乏水分,就會呈現幹糠的現象。蘿蔔水分失調可以由多方面因素造成,例如蘿蔔生長過程中氣溫過高、天氣乾燥、空氣濕度小等等,都會使蘿蔔的水分大量蒸發,引起幹糠、空心的情況。
圖片來源於網路
那我們有什麼技巧可以辨別蘿蔔的好壞,避免選到黑心、糠心的蘿蔔呢?其實很簡單,不需要掰,不需要敲,更不需要切,僅憑肉眼觀察蘿蔔的這3個部位,就可以分辨出是否是黑心、糠心的蘿蔔。
圖片來源於網路
首先,我們可以看蘿蔔的葉子和葉芯是否有變黃;根部是否有爛掉;圓柱或者圓錐根部中間是否有腐爛,如果你挑的蘿蔔符合前面所說的任意一條,那我建議你放下這條蘿蔔,再去挑選另外一條。
圖片來源於網路
而糠心的蘿蔔因為水分的流失,重量也會減輕,拿在手裡的感覺會比其他蘿蔔要更加輕,一般皮色也會變暗或者灰黃色,表皮凹凹凸凸,用手指輕輕彈一下,還會發出棒子的聲響。這種蘿蔔就是糠心的蘿蔔,水分少,口感差,不建議選購。
圖片來源於網路
除此之外,蘿蔔在儲藏的時候,也要注意用對的方法保存。有時候存放久了的蘿蔔,根部頂端會發芽生長,這就是蘿蔔的抽苔現象。蘿蔔抽苔之後,肉質根中的營養成分會向苔部轉移,導致蘿蔔的養分含量下降,肉質變老,容易糠心。
圖片來源於網路
正確的儲藏方式是:收穫之後就削去根頭的頂部,在適宜的低溫條件下存。這樣子儲藏,蘿蔔才不會快速腐爛變質,保存的時間更長,蘿蔔的品質能維持得更好,哪怕經過長途的運輸,只要不磕碰,都能品嘗到新鮮、飽水、鮮甜的白蘿蔔。